2020年6月29日,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會展區鋼結構屋面網殼開始滑移安裝,這標志著距離該工程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又邁近了一步。二期工程主體建筑為會展中心,配套建筑包括酒店、寫字樓及商業,建成后將與現國家會議中心連為一體,形成總規模近140萬平方米的會展綜合體。二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以國家會議中心、人民大會堂、雁棲湖國家會都為核心的“會議鐵三角”,以及以國家會議中心、新國展、大興機場會展為核心的“展覽三峰”國際交往中心新格局,全力打造國際交往活躍、國際化服務完善、國際影響力凸顯的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
位于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總建筑規模約77萬平方米,建筑總長460米,寬150米,總用鋼量12.6萬噸,主體建筑由會議區、會展區和介于兩者之間的迎賓廳組成,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這里將作為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投入使用。

正在滑移施工的鋼屋面網殼用鋼量約2800噸,南北長168米,東西跨度72米,鋼屋蓋網殼面積大,距離地面高度為44米-52米,高空作業量大,構件吊次多達3000次,吊裝時間約2個月,工期緊,鋼結構焊接精度和質量要求極高,屋蓋網殼為索承結構,控制變形難度大。
此次滑移安裝的鋼結構網殼位于國會二期會展區頂層,呈拱形,像一座鋼橋橫跨在東西兩側的鋼梁上,拱形屋面網殼最高點距離頂層底板為20米。正在施工的屋面網殼一共56榀小鋼橋,每榀小鋼橋東西跨度為72米,南北方向寬度為3米,先在地面進行小塊拼裝,再吊裝到空中平臺進行拼裝,最后分步進行頂推滑移,滑移到位后按方案順序進行焊接固定,預計8月初鋼屋蓋即可整體亮相。
鋼屋蓋網殼滑移“三步走”
第一步:地面小拼
將多塊小鋼構件在地面拼裝成小鋼橋后吊到20米高的高空操作平臺上。

第二步:高空平臺拼裝
在會展區頂層設置2個高空操作平臺,分別橫跨在屋面3等分處,先將6榀小鋼橋在高空平臺上拼成一個滑移單元,然后給每一榀小鋼橋“穿上滑靴”進行滑移施工。
第三步:頂推滑移到位
滑移前,事先設置滑軌,鋼橋兩端各安裝1臺-2臺液壓千斤頂和同步傳感器,從2個平臺分別向兩側頂推滑移,每滑移6米要進行鋼索張拉,確保屋面結構穩固,最終將屋蓋滑移到設計位置。
滑移施工技術是指網架單元在事先設置的滑軌上滑移到設計位置拼接的施工方法。據企業史志記載,1977年,機施公司采用高空滑移的安裝方法完成中國援建扎伊爾人民宮會議廳工程鋼屋架的滑行施工;1979年,機施公司采用高空滑移的安裝工藝完成援敘利亞大馬士革體育館工程屋蓋施工。依據我國滑移法施工最早總結文獻記載,機施公司是我國最早采用滑移技術施工的企業,最初采用的術語是“滑行安裝施工技術”。
通常大型的會展中心建筑離不開建筑遮陽的設置,通常情況下,可能有采光頂的頂部遮陽和立面窗的立面遮陽,賽尚遮陽作為建筑遮陽的專業提供廠商,在采光頂遮陽和立面遮陽方面具具有成熟的個性化解決方案,無論是外部設置遮陽,還是玻璃窗內側設置遮陽,均有相應的良好的遮陽方案及產品予以配套。賽尚遮陽采光頂遮陽和立面遮陽方面做過多項成功案例。